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

台灣公民與道德小辭典——附論「波雪特」(bullshit)


根據我個人的觀察,收錄台灣社會裡一些詞彙用語的意義,供教育部「國語推行委員會」編纂字典時、或是給中小學的公民教育參考。 


自由:不要問,你會怕。
例句:「刪除現場直播節目的言論,是媒體的自由。」「買賣媒體,是企業的自由。」

民主:有抗爭的不和諧社會。
例句:「台灣太過於民主了。」

:我不可能做的事。
例句:「工人罷工好亂。」

偏激:我不喜歡的事物。
例句:「101的核輻人很偏激。」

理性:身體放輕鬆、微笑輕聲細語。
例句:「我們在此呼籲抗議群眾要理性。」


禮貌:在街上遇到黑道時的態度。
例句:「學生對部長不禮貌,是因為部長不是黑道,不會對他怎樣。」

民粹:多人共同表達訴求。
例句:「反媒體壟斷和廢核不應當成民粹議題來操作。」

暴民:景氣不好時,上班上課時間還有空在街上喊口號舉標語的人。
例句:「這些暴民都吃飽太閒嗎?」

主流:下次投票還會投給我的。
例句:「拚經濟是主流社會的聲音。」

非主流:「多元文化」中所展示的參考樣品。
例句:「網路上的言論屬於非主流意見。」

多元文化:我不能理解的創意。
例句:「同性婚姻是多元文化。」

尊重:我不認同,但也不會認真的。
例句:「我們也會尊重同志的人權」

包容:你要感謝我已經給你機會了,別來煩我。
例句:「對於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我們予以包容。」

愛心:我不必插手,相信大型宗教團體去做就好的事。
例句:「我們是為了社區愛心才要開發保育區。」

感恩:照過來,我是做善事的好人。
例句:「感恩蛤。」

種族歧視:表達蔑視特定人種族群之人權的名詞。(對原住民與外勞不適用此名詞)
例句:「台灣社會富有人情味,沒有種族歧視。」

偽議題:不要怪別人怪政府怪財團,一切都要怪你自己的事。
例句:「22K是個偽議題。」


⊙論「波雪特」

對我而言,比台灣社會中諸多亂象還要更惱人的,是這個社會每天所生產出來的諸多令人感到不對勁、卻又往往在第一眼無法清楚指出其謬誤的言論。這類的言論,我在此稱之為「波雪特」(英文:bullshit,德文:Blödsinn)。

但請千萬不要誤會我是在藉此罵人。所謂的「波雪特」在此是客觀地描述某種說話內容的詞語:根據一位當代美國哲學家Harry G. Frankfurt的嚴肅哲學著作《論波雪特》(On bullshit)的界定,「波雪特」指的是說話者不關心真理、而單純為了左右聆聽者之意向的話語。

但是Frankfurt強調「波雪特」並不等於「謊言」,兩者之間有關鍵的差異:說謊者知道並且在意真理/真相,所以會刻意小心地圓謊,事實上,他的態度仍是肯定真理/真相的規範的;但是說「波雪特」的人並不在意真理,他可以說任何的話來達到他的目的,儘管他從頭到尾都沒有撒謊,最常見的就是斷章取義、片面選擇事實來談論,無論他是刻意地想左右聽眾的意圖、或是不自覺地、不經反省地只是想發洩那隱藏在論述背後的不快情緒。

據此,「波雪特」比起謊言,對真理/真相的傷害更大,因為真理/真相的客觀規範與它無關,而它卻也能披上一副滔滔雄辯、條條在理的外貌,並且還往往是最能有效影響群眾、甚至被群眾所喜愛的談話方式。

人們喜愛「波雪特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。我們日常談話裡事實上充滿著「波雪特」,因為我們不必時時都對真理/真相認真,有時候,維持人際關係、促進談話樂趣才是重點。因此「幽默」是「波雪特」裡的最大宗。大部分的逗趣笑話,就是透過斷章取義、片面選擇事實來編造的,例如這篇文章前半部份的公民與道德小辭典也是如此。

只是,當面對嚴肅社會議題時,所做的議論若都是以不認真在乎真理/真相、不仔細考察原理/原則、甚至背後實質上是受到情緒操作的論調下來進行,我們不會被逗樂,而只會感到苦悶。這些議論受到批評時,有時候也會以「言論自由」的理由作為擋箭牌。但是他們卻忽略了,言論自由所積極地保障的,是尊重真理/真相與原理/原則的言論,而不是「波雪特」。(當然,我們若消極地根據言論自由的原則,是不該去禁止「波雪特」的,它仍然有正當的發言權。)

但是無論我們面對何種「波雪特」,不管是幽默笑話、還是不在意真理/真相與原理/原則的言論,也許我們最恰當的回應方式都是「笑」。

此外,我們的社會總有些願意忍受不快、不嫌麻煩,而為大家客觀地分析揭露這些「波雪特」之謬誤的低調人士,我藉由本文對他們表達敬意。


*註:這段小議論,參考了哲學雜誌Hohe Luft 2013年第1"Schluss mit dem Bullshit!"裡的文章"Reden, ohne was zu sagen",頁21-27。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